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育 > 教育管理制度 > 正文

重庆科技学院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细化方案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12-14 16:48 访问次数:

重庆科技学院

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细化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认真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渝教宣发〔2021〕5号)要求,切实抓好《实施方案》落实落地,提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目标

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属性,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以学习领会、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强化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科课程重在加强理论教育和学习,研究生课程重在探究式教育和学习。

二、课程体系

全面落实《实施方案》中对课程设置的各项要求,开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认真落实课程目标要求,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本科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学分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学分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

(4)思想道德与法治 3学分

(5)形势与政策 2学分

2.选择性必修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统筹校内通识类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等,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

3.公共选修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统筹校内通识类课程,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马列经典著作研读、红色影视赏析、中国哲学概论、西方哲学智慧(尔雅)、伦理学概论(尔雅)、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生活中的合同与法、犯罪与刑罚、婚姻家庭法、民法典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程。

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教务处

落实单位:各二级学院

(二)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2.选择性必修课程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等,开设硕士研究生选择性必修课程,硕士研究生至少选择1学分课程。

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研究生处

落实单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三、课程内容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入,实现学科、课程协同联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本科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主要讲授反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基本的原理,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学习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世界的能力,增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及其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教务处、宣传部

落实单位:各二级学院

(二)硕士研究生课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专题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研究生处、宣传部

落实单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四、课程教材

(一)严格教材使用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严格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师生全部使用最新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

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教务处、研究生处、宣传部

落实单位:各二级学院

(二)加强教材研究

围绕最新版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工程”重点教材开展教学研究,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重点研究教材中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重大问题。加强教材文献资料、学术话语、表述方式、呈现形式研究,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与教材、教学评价之间的互动研究等,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与针对性、生动性有机结合。围绕教材,开展教学案例、历史文献资料等研究,研制优秀教案、课件和案例等。

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教务处、研究生处

五、课程改革

系统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元耦合”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耕教材、研究学情,实行专题化教学。推行“中班集中讲授、小班分散讨论、课外延伸学习”的教学模式,强化线上线下相结合。根据各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行业专业教育相融合。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推动校内理论课堂和校外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完善无纸化考试改革,强化过程考核和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考核。

对标《实施办法》对课程内容的规定,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改革。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

(一)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开展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理论思维能力。把课程内容转化为问题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设计问题,开展课堂研讨,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的方式思考发言,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学习的启发者、人生的引导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叙述者,信息的预先知晓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着力以情感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同社会课堂结合,以“四史”教育为切入点,注重用鲜活的案例感化学生,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创新教学方法,做到以行践知,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启发性教育,强化问题导向。建好“翻转”课堂,用好现代媒介手段,增强课堂互动,有的放矢,循循善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带动课外在线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唯物史观引领、能力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创新”理念,将启发式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紧扣课前在线学习、课中讨论交流、课后延伸实践等环节,“翻转”理论课堂,促进育人一体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辨析思维、理论运用能力,培养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增强历史洞察力,明辨是非,把握方向,强化使命担当。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全面落实“立体式全景化”教学理念。把文本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把理论情景转化为现实情景,把教材体系转化为包含启航适应、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综合实践五个模块、十个专题的教学体系。探索打造“五个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即:“双师”课堂专题教学、故事课堂情感教学,分课程情景教学、智慧课堂线上教学和社会课堂实践教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回应学生成长需求,立足现实,持续探索改进。紧紧围绕选题、备课、课堂教学、课程考核、课后实践等环节实施教学改革创新,力求把难课上成好课,把难学变为好学、想学。按照“精选题、精备课”的要求开展集体备课。教学中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课堂练习频次、强化课堂教学纪律,强化学生平时行为考核。

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各门课程结合实际创新开展体认自信、品味经典、激荡理性、感悟使命等模块的实践环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实效。

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教务处

落实单位:各二级学院

(二)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坚持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实施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开展讨论交流和课堂发言,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

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研究生处

落实单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六、课程备课

围绕2021版“马工程”重点教材,开展集体备课,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三统一””,即:统一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方式,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进度,统一基本教案、讲稿和多媒体课件。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制度,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强化问题意识和教学团队攻关,提升集体备课规范化。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最新精神和党的历史文献,备教材、备教法,备师资,备学情,推动备课内容丰富全面。共研重难点问题、开展教学展示、自由讨论、专家点评,实现备课形式多样化。开展“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会,积极参与重庆市“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

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教务处、研究生处

七、课程交流

积极参与市内、区内大中小学校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各级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体化备课,围绕教材使用,分课程、跨课程、跨学段参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注重发挥各级教研机构联动作用,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研水平。按照上级要求,与中小学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努力实现各学段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教务处

八、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

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主体责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切实履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带头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机制,带头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统筹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

牵头单位:党政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处、计划财务处

(二)提供坚强保障

在师资建设、资金投入、在资源配置等方面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创新。在学时学分、教材选用、机构设置、师资建设、职称评聘、办公条件等方面严格执行中央要求。着力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量计算、马克思主义学科基础薄弱、学科平台缺乏等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瓶颈问题。学校相关党政部门、教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主渠道、主阵地、专业课、职能部门多维一线、合力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保障协调体系。

牵头单位:党政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资产与后勤管理处

落实单位:各二级学院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学校原有的其他文件与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


重庆科技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1年11月23日印发

Baidu
sogou